這是位離我們年代久遠的前經濟部長, 卻是永遠的中鋼領導人
 
我回頭看看"天下雜誌"對趙爺,以及中鋼舊部屬的專訪,心中學習到 "無私" 以及 "紀律"

中鋼員工不但要準時打卡,而且被發現請人代打卡時,將遭到開除,任何人都不例外。總經理陳瑞榮記得一位部屬,到德國受訓三個月,回國上班第一天,發現摩托車不能發動,修了好久才修好,眼看就要遲到,他就請別人代打卡。只遲到十分鐘左右,但是進門時,卻被警衛記下車號,結果證據確鑿,陳瑞榮當時是廠長,急需這位部屬在德國所學專長,希望跟公司說情,還是不行。這位部屬只好黯然離去,所幸中鋼再次招考時,他以優異成績錄取,陳瑞榮和人事單位商量再三,才破格任用。

沒有紀律就沒有力量

 「我們這些小鬼看了,嚇得發抖,」陳瑞榮說:「他一生氣起來,就兩眼圓瞪,把眼鏡一甩,眼鏡都不知摔壞幾副。」

嚴整紀律會妨害創新嗎?這種紀律是必需的,因為煉鋼作業一環接一環,沒有紀律不但妨害生產,更會引發災變,危及員工生命。「沒有一個團體在無紀律狀態下,能夠發揮力量,成為戰鬥體,」中鋼第一任董事長馬紀壯,對中鋼員工講話時指出。

趙耀東任董事長、總經理階段,中鋼一共開除了二百二十幾個人。其中因貪污坐牢,最重被判刑八年。

但是嚴整紀律另一面,中鋼卻讓員工盡情發揮才情。尤其在那個艱困年代中,國內重工業缺乏基礎,一群剛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年輕人,要建兩百五十個工廠,從整地建廠到製程試驗,其中載滿多少艱辛、更要冒多少險。「你們儘管衝,有錯趙老大替你們頂,」趙耀東勇於擔當。

化解很多年輕工程師的疑慮

 

中鋼創業團隊都鼓勵部屬勇於做事,打破傳統的多做多錯、少做少錯,不做不錯,改為多做不錯,少做多錯,不做全錯。「從未犯錯表示你從未做事,」趙耀東說,「無心的錯誤,不是錯誤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