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_2118

肥滋滋 = =?

IMAGE_2119

看不出來 = ="

 

 IMAGE_2121

對比一下, 看出來了吧^^"

2010-04-17 補充

據東元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 林保成醫生 診斷初步有懷疑為"結節性紅斑"

何謂結節性紅斑?
是一種皮膚脂肪炎,一般發生於小腿前方,屬於一種反疫性反應,引起的原因包括感染〈如結核菌、鏈球菌、疹子、足癬、甲癬〉、藥物〈荷爾蒙製劑、磺胺劑〉及全身性疾病如類肉瘤病、淋巴瘤、白血病、發炎性腸炎、貝西氏徵候群,在女性較常見,二十至四十歲是高峰期,不過任何年齡層都可以產生。

臨床上,結節性紅斑主要分為兩種,急性之案例一般在較年輕者,常在呼吸道感染後二至三周產生,可能先有喉嚨病、發燒、酸痛等症狀,之後則有關節炎,且皮膚上則出現鮮紅疼痛結節,大小由一至五公分不等,較大病灶可能形成環狀,在三至六周內顏色逐漸轉暗,而後消退,輕微脫皮後,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沈澱。雖然發病時來勢凶凶,但並不會留下後遺症,皮膚也不會產生潰瘍,由於急性結節性紅斑與感染有關,因此也有季節性流行,如果再度感染則會復發。

另外一類慢性結節性紅斑則多數無先驅症狀,皮膚結節較不典型,但卻會持續較久,少數可能合併免疫性疾病,但多數找不出原因。另有一種是移走性結節紅斑,不同於前兩種,移走型多數只在一邊小腿出現,可以擴展到十公分以上,但數目較少,病灶會逐漸向外擴大,中間則呈現消退現象,平均病程在四至五個月。

治療上,多數的情形下,單獨性的鎮痛消炎藥就可以有不錯效果,急性期臥床抬腿、綁彈性繃帶都可多少減輕不適現象,而鎮靜劑可幫助睡眠,也可降低不適感。如果有潛在的病因或感染源,自然是要優先處理。抗生素的使用,一般並無幫助,這是因為結節性紅斑本質上只是一種反應,而並非病菌直接侵入皮膚,即使用最先進的
檢查,在切片的病灶中找到病菌的殘骸,也不表示活菌仍然存在,反而是類固醇的使用,不管是口服或局部注射,療效都較佳。如果不適用消炎藥或類固醇的患者,可以嘗試口服碘化鉀溶液,往往有迅速止痛消腫的奇效,但在使用前,須先確定本身無甲狀腺的問題。 

看完這篇報告之後, 症狀跟梁治療過程大概有80%是"結節性紅斑"

昨天醫生打了一針類固醇, 小腿明顯就沒有那摸嚴重. 前天復健科醫生以為是"蜂窩性組織炎", = = 我哩ㄋㄟ 嚇死我們一夥人囉!!!

所以復健科醫生開了"抗生素", 叮咚叮咚!!! 真的是一點幫助都沒有..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